搜索 装修 建材 游击队 大家会馆 国广一叶 著作 模型 装饰设计
  国广一叶】>>【装饰资讯】    
 
如何稳步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
http://www.ggyiye.com  2005/6/18  国广一叶


  为了加深读者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抓好建筑“四节”》和《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的理解,日前记者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设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宏,请他谈谈—— 

  如何稳步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 

  编者按:随着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抓好建筑“四节”》一文的刊发和建设部《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工作将得到更大推动。值此全国节能宣传周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宣传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四节”的重要性,让建设系统广大读者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以便统一思想,理顺工作思路,在行业内形成导向性权威宣传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格局。 

  记者:请谈谈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王铁宏:首先,从我国能源资源的现实条件分析。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煤炭、石油、天然气、可耕地、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约1/2、1/9、1/23、1/3、1/4和1/6。全国耕地只占国土面积的13%,目前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且优质耕地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必须达到17.28亿亩,但目前仅有18.51亿亩。1993年到2002年城乡建设年均新增用地4389平方公里,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紧迫。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200立方米,北方和西部有的地区已处于公认的极度缺水的程度。600多个城市中有2/3供水不足,其中1/6的城市严重缺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30%,重要矿产资源储量不足。保证能源和重要资源的供应是发展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条件。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带来能源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比如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中,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高出2~3倍,建筑用钢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耗水泥80公斤等等。 

  其次,从城镇发展的质量与效益分析。目前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建设仍未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四节”问题突出。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土地利用方面,2002年城乡建设用地总量比1993年增加24.13%,年均增长2.43%,城乡人均建设用地从1993年的120平方米增至2002年的141.5平方米,其中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从54.9平方米增加到82.3平方米,增长49.9%,村镇人均建设用地从147.8平方米增加到167.7平方米,增长13.5%。一些城市在兴建工业项目中大量圈占土地,有的开发项目用于别墅建设和大户型住宅,粗放用地现象普遍,村镇农民建房分散无序,新旧住宅双重占地现象普遍存在。重地面形象建设,轻地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没有有效解决。有些地方仍然存在盲目扩大用地范围的倾向,建设不切实际的大广场、宽马路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城市大拆大建,人为降低了建筑的使用年限。节能方面,既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中也仅有不足20%达到节能标准,对建筑的节能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城市和镇盲目追求夜间亮化,浪费资源。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因家用节水器具推广措施不力,使用率低,比国际水平多耗水30%,一些城市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设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一些地区供水管网老化,漏损严重,对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重视不够,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递增,再生利用率低。在材料利用上,一些中小城市和村镇大量使用粘土砖,建筑建造中普遍使用低性能钢材,新型和可再生建筑材料使用率低,循环利用率低,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第三,从建筑“四节”的巨大潜力分析。尽管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很突出,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住宅和公共建筑能源资源节约潜力巨大。据有关专题报告预测,到2020年,如果城镇建筑达到节能标准,每年就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空调高峰负荷可减少8000万千瓦时,约相当于1998到2003年5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总和,相当于4.5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可减少电力建设投资约1万亿元。通过推进城镇化,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到2010年,城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长幅度要在现有基础上力争减少20%;到2020年,城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增长幅度要在2010年目标基础上将大幅度减少。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10个百分点,一年可节水47亿吨;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等,全国城镇家庭一年可节约用水17亿吨。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推广可循环利用新型材料和再生能源,到2010年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可降低10%,到2020年可在此基础上再降低20%。 

  记者:能通过具体事例和数据更形象地解读“四节”带来的巨大潜力吗? 

  王铁宏:除了以上建筑节能的潜力以外,使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前景也令人鼓舞。以使用地源热泵技术为例,据调研分析:使用地源热泵技术,仅供暖一项,可节省能源30%~50%。据专家初步计算,使用地源热泵技术,投资增量回收期约为4~10年。其中63%的项目运行费用低于燃煤集中供热的采暖价格,所有被调查项目均低于燃油、燃气和电锅炉供暖价格。初投资比目前常规燃煤锅炉房供暖系统,高出1~3倍,比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高出34%~150%。这种比较均未计算传统供热输送基础设施投资,也未量化计算地源热泵系统除供暖,还能制冷,提供新风、热水所带来的成本节约。 

  在节材方面,如果能够将目前使用的钢材和混凝土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则可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粗略计算,到2010年,仅通过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就可节省资金约596.94亿元,同时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44.18~216.27亿元/年,合计可节约640~810亿元/年。另外,采用高强材料,可以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提高建筑质量,延长使用年限,减少维护使用费用,解决了建筑结构中肥梁胖柱问题,这样不仅能增加建筑使用面积,增大建筑使用空间,也可以使结构设计更加灵活,提高建筑使用功能。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在建设阶段可以节约钢材和混凝土,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进而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废渣的排放。据有关专家统计分析,节约1吨钢材可以节省电能300千瓦时、标准煤0.70吨,节约1吨水泥,可以节省电能110千瓦时、标准煤0.2吨。比照以上数据,到2010年,通过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则每年可节省电能58.56亿千瓦时、标准煤1120.2万吨,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综上分析,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要高度重视“四节”问题,充分发掘“四节”的潜力,注重城镇发展布局,降低建筑在建造和使用中对能源资源的消耗。 

  记者: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王铁宏:中央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从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为城乡建设中促进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提高质量效益,建设节约型城镇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新的理念来开阔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城乡统筹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来研究思考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要立足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立足建筑“四节”已取得的进展;要用城乡统筹和循环经济的理念,研究思考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深刻内涵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认真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处理好建筑“四节”工作中点与面、近期工作重点与长远发展目标的关系。既要考虑单体建筑,又要考虑城市或区域的统筹规划和总体布局;既要考虑新建建筑的“四节”,又要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性质的既有建筑的节能节水问题,注重降低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总的能源资源消耗。现阶段要着重从规划、标准、科技、政策及产业化等方面综合研究,积极研究和引进国外关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新理念和新技术,并制定规划和政策措施,多渠道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 

  节能着重从五个层面推动。一是城镇供热体制和供热方式改革;二是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三是研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政策,突出抓好政府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四是推广应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五是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功能。 

  节地着重从三个层面抓好。一是规划层面,合理规划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当前突出强调抓好各类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和节约利用;二是加大墙改力度,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生产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三是深入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节水要抓好四个层面工作。一是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二是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三是再生利用、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灌;四是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 

  节材要抓好四个层面工作。一是采用新型建筑体系;二是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三是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四是开展建筑垃圾与部品回收的研究和应用。 

  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是一项战略性平台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内涵丰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全面推进。 

  记者:目前,很多人对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建筑以及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概念和内涵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到底怎样理解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王铁宏: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节能、绿色和生态建筑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方法,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能源资源条件不同,对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在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经济和环境两方面,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并提出解决办法,进一步改善环境,极大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建筑是尽可能利用建筑物当地的环境特色与相关的自然因素,比如地势、气候、阳光、空气、水流,使之符合人类居住,并且降低各种不利于人类身心的任何环境因素作用,同时,尽可能不破坏当地环境因素循环,确保生态体系健全运行。 

  可持续建筑是指以可持续发展观规划的建筑,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为实现可持续建筑,必须反映出不同区域性的特点,需要不同的模型来体现。关于可持续建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给出了四个原则和一个评定因素。一是资源的应用效率原则;二是能源的使用效率原则;三是污染的防止原则(室内空气质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四是环境的和谐原则。评定因素是对以上四个原则内容的研究评定,以评定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实现可持续建筑,必须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特点,以及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模型去体现。 

  不管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还是可持续建筑都注重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建造一个满足人类居住的室内外环境,强调健康舒适。 

  我们从基本国情考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这一概念,主要内容是“四节”与环保,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有专家分析比较了85个(其中国外70个,国内15个)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设计的建筑案例,结果表明,其核心内容主要也是“四节”与环保等方面,最主要的内容是节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基本内涵是相通的,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另外,一些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基本完成后,结合国际能源和环境状况提出的,实际上多数国家也往往更多地研究建筑单体。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建设量大面广,面临的环境和资源有自身的情况和要求,不仅仅要注重单体建筑上的效果,更要注重全面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的总体要求。因此我们还应当根据国情,进一步研究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科学内涵,不断补充与完善。 

  我们应当以现有工作成绩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有益的经验,从“绿色建筑创新奖”起步,由点到面逐步推广。通过规划布局的引导和调整等,将“绿色建筑创新奖”的经验推广到更大区域,通过实践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施,进而提出能够真正体现节能省地内涵的评价和鼓励办法,从而实现中央提出的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目标要求。 

  记者:建设部已经制定了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发展的八项措施,请具体谈谈建设部将从哪些方面引导和推动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 

  王铁宏:首先要加强城乡规划的引导和调控。应从七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发展用地合理布局。二是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规划中,充分论证资源和环境对城镇布局、功能分区、土地利用模式、基础设施配置及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影响。三是加强规划对城镇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利用方面的引导与调控,立足资源和环境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要注重区域统筹,积极推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五是要注意城乡统筹,加快编制和实施村镇规划,合理调整居民点布局,提高村镇建设用地的使用率。六是要对各类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促进其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七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二要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标准规范。应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加强建筑“四节”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订更加严格的建筑“四节”地方实施细则。二是要认真执行建设部《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和《关于认真做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实施及监督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三是加强对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和中介机构执行建筑“四节”强制性条文的监管。四是要加强对新建建筑特别是公共建筑执行建筑“四节”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要加快科技创新。采取七个方面具体措施。一是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城乡现代节能与绿色建筑等专项规划。二是要积极组织科技攻关,努力开发利用适用技术和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体系以及新型和可再生能源,鼓励研究开发节能、节水、节材的技术和产品。三是注重加快成熟技术和技术集成的推广应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关城乡现代节能与绿色建筑等专项规划。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加快墙体材料革新,特别是注重解决墙体改革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六是加快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工作。七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四要研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措施。应从八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相结合的方法和机制,研究制定产业经济和技术政策。二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对新建建筑推广“四节”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三是会同有关部门研究适当延长墙改专项基金的工作;四是研究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五是鼓励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参与既有建筑改造等。六是大力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深化供热体制改革。七是严格执行污水垃圾收费制度。八是改革有关奖项的评审办法,把执行建筑“四节”的情况作为评审内容。 

  第五要抓好试点示范工作。采取五个方面措施。一是要积极开展统筹城乡规划布局,节约用地的试点。二是要研究通过产业现代化促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设。三是要抓好一批供热管网改造、城市绿色照明、政府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新型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应用工程和我国绿色建筑结构与评价体系等示范项目。四是抓好新材料、新工艺和新体系的试点示范。五是抓好政府公共建筑率先进行节能改造。 

  第六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要研究建立有利于促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推进建筑“四节”工作的制度。 

  第七要加强组织领导。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把推进建筑“四节”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点工作之一。二是各地要制定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规划。三是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部署推进工作计划,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四是认真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加强督促检查。 

  第八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普及建筑“四节”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普及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知识,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树立良好的节约能源的意识和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记者:对当前要突出抓好的新建建筑“四节”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请谈一下主要思路? 

  王铁宏:先说对新建建筑“四节”的建议。经过10多年推广建筑节能的工作,标准规范已基本配套,相关技术已大部分成熟,推广措施已陆续出台,基本上具备了全面推进新建建筑节能省地工作的条件。当前要突出抓好设计和施工环节执行“四节”标准的工作,新建建筑的“四节”和环保要齐抓并进,为此,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首先,在全国全面实施节能省地型设计标准,实施最严格的审查制度,采取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从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检测、验收的所有环节执行节能省地强制性标准或条文。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和地区率先实施节能65%、甚至75%的更高标准;推广实施分户计量(或者热计量或分户控制,按热计量);强制使用节能、节水、节材标准,鼓励采用新型和高效节能技术、产品、材料,积极应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注重结构耐久性设计,延长住宅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在行业内积极组织宣传贯彻,在全国范围开展推广宣传活动,将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推广措施、科技成果和试点示范汇编成册,用以指导工作。 

  第二,制定并出台全国城乡建筑节约土地的规划指导意见,建立和完善综合促进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的规划体系,把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纳入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框架体系。尽快理顺节能省地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标准规范体系,出台执行节能省地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设计审查办法和竣工验收办法。 

  第三,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推进新建建筑推广“四节”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要分析研究新建建筑推广“四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制定对新建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供暖收费的改进办法;研究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的鼓励措施,并加以分类、细化,保证可操作性和经济技术政策的有效衔接。协调、规范、统一部内相关的若干奖励办法。要对各类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促进其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加大住宅供应的市场化程度,利用市场机制提高住宅建设用地使用的集约化程度,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用,同时提高住宅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第四,进行专项检查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第五,尽快完成一批对全面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具有关键影响的科技攻关,并将有关成果纳入标准规范,加以完善。 

  既有建筑推广“四节”工作的重点是建筑节能,实施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既有住宅与公共建筑的保温隔热系统改造,同时兼顾节水设施的改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对全国城镇既有建筑作一次全面摸底调查,针对近年新建建筑、解放以后建筑、解放以前建筑按节能省地标准做出情况分析,以便于分类指导,为进一步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建设部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出台全国城镇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措施的指导意见,形成清晰、合理、适宜的分类指导区域统筹的经济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适当结合发挥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房产单位或居住者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在率先强化对政府既有公共建筑全面实施节能改造的同时,加大三北地区、过渡区和南方地区节能试点示范力度;同时加大推进城镇供热制度改革力度。 

  第四,宣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经济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示范城市的成功经验。 

  第五,全面推进全国城镇既有建筑节能工作。 

  记者:请问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应遵循哪几项工作原则? 

  王铁宏: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应遵循七项工作原则: 

  一是全方位工作原则,包括在法规政策、标准规范、推广措施、科技攻关四个层面开展工作; 

  二是全过程工作原则,包括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核准销售、维护使用等环节全过程执行节能省地标准; 

  三是全部内容工作原则,制定并强制执行“四节”和环保标准,全面推进,同时要注重研究和把握今年部机关抓好城乡规划、村镇建设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三项中心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注重建筑“四节”之间的辨证关系; 

  四是分类指导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分阶段实施的工作方法; 

  五是分析参与主体原则,认真分析参与主体,找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体制机制上推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 

  六是把近期工作安排与长远目标统筹考虑的工作原则;近期要着重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政策措施和科技攻关四个层面,从建筑的建造到使用全过程重点抓好建筑“四节”工作。一方面要抓好新建建筑“四节”和既有的建筑节能改造,分别通过全过程强制执行标准和保温隔热系统改造来实现;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地源、水源热泵技术、太阳能、风能技术和三联供技术等)并要注重研究供热体制、机制改革。从长远看,要全方位抓好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建设节约型城镇; 

  七是要依靠产业化推动的工作原则。 

  我想,我们今天的访谈应当是加深大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抓好建筑“四节”》和《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理解的辅导吧。(摘自《中国建设报》(有修改)) 


原作者:
来 源:中国建设报
共有2296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上一篇文章:关于开展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文章:认监委进一步规范溶剂型木器涂料强制性认证证书和标志管理

关闭窗口

返回:装饰资讯
12.5K
相关资讯:
None News!
访客总数: 昨日访客: 今日访客
     
国广一叶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福建国广一叶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1000392号-2 国广一叶官方微信
国广一叶手机网站
地址:福州广达路68号金源大广场4层 总机:0591-88179999